close

文章好讀版點此 ➡️ 避免被「人員優化」或在思考轉職?或許可以試試 ABZ 計劃

在這個互聯網公司紛紛「人員優化」的年尾,

想分享 Linkedin 創辦人 — Reid Hoffman 所寫的「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」。

希望透過書中內容與自身經驗的結合,提供大家新的職涯看法與對待轉職時的新觀點。

 

主要會分享書中的其中三個概念:

1. 何謂你的競爭優勢?
2. ABZ 計劃
3. 人脈建立與劃分

在結尾還會有 Reid Hoffman 對 PayPal 幫的看法,那我們就開始閱讀吧!

 

1. 何謂你的競爭優勢?

Reid Hoffman 認為競爭優勢主要由三個元素所組成 :

資產、抱負和價值觀、市場的實際供需狀況

資產

即是你既有的本錢,又分為「硬性資產」與「軟性資產」。

硬性資產是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東西。

而軟性資產則包含你腦中的資訊和知識、專業人脈及人脈對你的信任、你精通的技能等等。

但由於軟性資產時常是看不到的,那要怎麼驗證你的軟性資產是有價值的呢? Reid Hoffman 給了一個很有趣的方式:

參加社交活動

這邊指的參加社交活動,當然不是去喝喝酒交換名片就回家,而是詢問別人在專業上碰到什麼問題或需求。

通常你在遇到別人覺得很難,但你覺得很簡單的挑戰時,就會發現你擁有寶貴的軟性資產。

 

抱負和價值觀

為你最深切的願望、想法、目標及對未來的遠見。

這是職業生涯競爭優勢非常重要的一環,因為當你在做自己在乎的事情時,不但會更努力,也能做得更好。

許多勵志書籍都推薦可以透過內省,找到內心深處的「真實自我」。但 Reid Hoffman 認為

那不是真的

我們認爲的真實自我,固然可以給我們一個方向與遠見,但遠見本身也是由既有的行動和經驗塑造出來的。

在不斷成長及世界變遷的同時,你也在改造自己。無論價值觀和抱負是什麼,他們都會隨著時間改變。

舉個例子來說,若臉書的營運長桑德伯格在大學畢業(1991)時就決定終身志向,

那她可能永遠不會當上 Facebook 的營運長了( Facebook 2004 年才成立)。

 

市場的實際供需狀況

無論你覺得自己的技能、經驗有多特別,除非他滿足付費市場的需求,否則都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優勢。

Marc Andreessen (a16z 創投公司創辦人)說過:

不存在的市場,才不在乎你有多聰明。

同樣地,你有多努力或對某個抱負多有熱情也不重要,

如果沒人肯在就業市場上付錢買你的服務,那只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,你什麼也得不到。

把握各種趨勢,補充各種專業技能,讓市場實際狀況來幫助你。

 

衡量拼圖

在衡量某一塊拼圖時,需要連同其他拼圖一起考慮進去。

思考我的資產有什麼(我擅長什麼)、抱負(我想做什麼)、市場目前需要什麼,來進行競爭優勢分析。

雇主總是在條件類似的人之中選一個,該如何成為和他人相比,自己是「最早、唯一、較快、較好、較便宜」的那個,

就看自己怎麼打造出競爭優勢了。


2. ABZ 計劃

Reid Hoffman 對於 ABZ 計劃的定義如下

A 計劃:
你現在正在做的事,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。
B 計劃:
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,大致上和 A 計劃差不多。但不用寫出太詳盡的 B 計劃。
Z 計劃:
救援方案,終極備案計劃
當你對 A 計劃或 B 計劃不再有信心,或是當你的計劃遭到嚴重破壞時, Z 計劃是你可以執行的可靠計劃。

書中提到最好的 B 計劃,是和目前做的事情不同,但密切相關的計劃。

最好能夠一腳站穩在原領域,另一腳跨足新領域。

就像在有 A 計劃工作的同時,運用你的專業能力輔助另外一家企業,或是提供其他的服務。

如同 Reid Hoffman 在創立 Socialnet.com 的同時,提供 Peter Thiel 諮詢,讓 PayPal 更加上軌道。

我們可能會好奇究竟該何時執行 B 計劃,但通常沒有任何人知道。

我們只能默默的每週、每月,去做點屬於 B 計劃的事情。

抱持著危機感,因為我們不知道何時黑天鵝降臨,市場遭遇大規模變動後,公司開始進行大規模人員優化。

 

以我自己舉例,在我每天的行事曆上,我共列了四張商業畫布,並且幾乎每個月就有些小更動。這四張畫布分別如下:

1. 目前的工作 - A 計劃
2. 目前有興趣的 - B 計劃
3. 如果遭遇重大變故時, 而 B 計劃尚未上軌道時的 Z 計劃
4. 我的人生理想狀態


透過觀察每月、每週、每日的目標,我可以看到我自己在各個計劃上的進程,也比較清楚自己之後的方向。

建議大家也可以寫出目前的 A 和 Z 計劃,參照兩個計劃後,寫出可能的 B 計劃會是什麼樣子。

 

3. 人脈建立與劃分

改變自己的最快方法,就是和那些已經達到你目標的人相處。

建立人脈

書中依照情義衝突把人脈劃分為兩種,一種是個人交情、一種是專業交情,並且用三點介紹如何建立專業交情。

先幫助他人:

思考如何幫助對方,和對方合作,而不是想著你能從他身上得到什麼。

當你和朋友見面及認識新朋友時,不要自然而然地自問:「這對我有什麼好處」,

而是自問:「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?」

從對方觀點看世界:

你擁有什麼對方沒有的?每個人在不同領域都有各自的專業與各自的情報網絡。

有些我認為稀鬆平常的事,可能對另個領域的朋友來說是個新思維。

透過想想對方目前需要什麼,也反思自己有什麼可以提供給對方的。

讓對方幫助你:
一般人都喜歡提供協助,如果有人主動提議介紹你認識某個你真的想見的人,

或是主動分享某個重要主題的多元經驗,我們可以試試欣然接受,並表達應有的感謝之情。

 

關於第一度連結

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第一度連結(已認識的人),但熟知的人又可以分為「專業盟友」與「弱連結」。
專業盟友是那些:

你經常徵詢意見的人
你們會主動地分享機會,也會一起把握機會
你會在其他人面前說盟友的好話
你們會把彼此的關係講清楚:「我們如何幫助彼此最好」的那些人。

而弱連結則是你相處時間不多,互動也不多的人。

有些人可能參加某些社交場合,換完名片後就放著等有問題或需要合作時再度拜訪,但這其實是非常浪費與可惜的。

因為這些弱連結其實跟沒有一樣。

我們應該追求能提供新資訊和機會的弱連結,因為他們可以帶我們跨出我們既有的領域,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機會。

人脈中,真正寶貴的是你的廣度和可觸及的範圍。

強連結通常在知識、活動和朋友圈方面是重複的,所以善用弱連結,說不定會得到很好機會與情報。

機會不會像雲朵般漂浮著,而是緊黏在人的身上。如果你在找機會,你其實在找人。

關於認識的人,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思考…
Reid Hoffman 建議可以把認識的人分為三種類別:

領域專家:
很懂那個領域,像是律師、會計師等等
瞭解你的人:
很了解你優先要務的順序、個性及過往經驗
絕頂聰明的人:
單純的分析力會相當實用,除外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,可以給我們很多特別的建議。

當我們面臨抉擇時,可以先問問領域專家,接著找瞭解你的人談談。

如果還想要多點回饋,可以向絕頂聰明的人詢問,說不定可以得到有趣的回答。

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人脈劃分的書籍,像是「富爸爸、窮爸爸」中就有各種分類方式。

目前個人最喜歡的是「得到 APP 」上戴愫老師的《怎样成为人脉管理高手》課程中的人脈歸檔表,可以幫助你很好的歸類目前所交往的人際對象。


結語 — 矽谷最有名的 PayPal 幫,為何那麼強大?

你絕對需要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,但你也需要投資人脈圈裡其他人的職業生涯。


Reid Hoffman 認為以下四點塑造出了 PayPal 幫:

1. 每個成員都非常優秀:
要衡量一個團體,就要衡量組成的個體。
2. 團體有共通點:
同經驗可促進彼此的信任,進而讓大家分享資訊和機會。
3. 地域的密集度:
當資訊和點子迅速在所有感興趣的人之間來回傳遞時,最有可能促成合作,
最好大家都住在同一帶。
4. 分享與合作的風氣盛行:
一個人脈圈要有價值,每個成員都必須積極傳遞資訊和想法,以投入其中。

透過認清自己的競爭優勢、考量自己的 ABZ 計劃與投資你的人脈,加入某一個團體或是自創團體。

希望大家也可以打造出自己堅強的盟友與人脈網絡,在職業生涯的路上走得更順暢。

 

延伸閱讀

[2023]5大雲端人資系統完整試用評價!企業數位轉型不能錯過的機會(含圖文)!
什麼是健康管理師?如何考取健康管理師證照?想斜槓加薪的小技巧分享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轉職 職涯 領英 Linkedin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庭宇 的頭像
    林庭宇

    產品經理與行銷分享平台

    林庭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