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這陣子看了非常多他本人所寫、又或是他人所記錄有關他的書籍,
像是「可士和式」、「今治毛巾的美學」、「開會就是創新的現場」,
和現在剛看完的「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」。
每本書都可看到一件專案中,他所思考的各個面向。
像是Uniqlo在紐約的展店過程、UT寶特瓶裝衣服的構思、幼稚園的設計等等,
學到許多他在構築品牌時的方法,和他詢問客戶的相關技巧。
分享幾點
1.外在與內在是同一件事情
穿著和談吐就可以理解你這個人內在究竟是怎麼樣的人。
透過一個建築的外觀,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內部狀況。
透過一個品牌標誌,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品牌的內涵。
2. 隨時對於這個複雜的社會抱持危機感
許多人都選擇在自己的可視範圍內理解現實,
以單純的角度看待世界,
但表面應付無法解決問題。
舉例:
我們都容易認定消費者都很關心自家商品,
但廣告要引起眾人注意其實相當困難
應該要了解最大目的並非廣告或活動,
而是「吸引眾人目光」
3.將思緒語言化
練習整理他人的言論
練習列出關鍵字,累積至一定程度後再進行分類,並找出可以當觀點的主軸
與客戶溝通時建立假說,大膽向對方提問,以尋求問題本質
詢問:「你的意思是這樣嗎?」
如果該假說錯誤,對方便會反駁。進行修正再提出假說
4.將別人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
透過詳細的詢問,嘗試找到能產生共鳴的點
「這個品牌和我有什麼關係」
「從較遠的視角來看,我與他的共通性為何」
5.思考著設計狀況,而不是構思基本概念
思考商品的陳列方式,以及和消費者的關係,而非商品的製造過程。
要考慮到商品在正常狀況下的陳列方式,以及上市後如何受到消費者認可
「想像消費者看到商品時的環境、心情、與注意的事物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