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合閱讀對象:
1.全部人
2.詳細一點:尚未實際快速書寫過自己想法的人
閱讀背景:
很久以前就讀過作者的另外一本書「零秒判斷力」了。
那時看完後,剛好看到有人PO了「零秒思考力」也就是這本書的心得,
意外的發現好像講得幾乎一模一樣。
想說應該沒有那麼蝦,結果這幾天看完後發現還真的講得差不多。
如果沒有看過零秒判斷力,建議你只要看零秒思考力就好。
書籍大意:
要達成0秒思考力的具體做法:每天寫筆記(不是日記)
並記得以下19點。
1.A4紙張橫向平放
2.一件事情寫一張
3.一張寫四到六行
4.每行20-30字 (這邊要考慮到日文三個假名左右才等於一個意思)
5.一分鐘內寫完一張
6.每天各寫10張
7.紙張右上角寫上年月日(如2017-1-23)
8.標題畫底線
9.若怕想不到標題,可以先在一張A4紙上寫下所有標題的可能
像是如何開會,為什麼要開會,開會的目的是什麼,我有必要近來開會嗎
這樣瘋狂的寫標題。
10.把感受直接寫下來,不要想得太複,
不要想做歸納,不要想著詞藻,沒有要給人看!
11.若怕抓不到重點,可善用破折號及圓點來分段,像是
-台北市
·中正區
-高雄市
12.不必在意書寫順序或歸納法
13.可以利用公司或影印後用過的A4背面來寫,比較不會有罪惡感
14.想到的瞬間就寫下來,不必一口氣寫完十張
15.不用筆記本的理由:無法完全整理、更改排序
不用日記本的理由:無法更動,有時間順序會讓煩腦更著化
不用電腦的理由:開機可能就忘記了在想什麼
16.選用最適合寫筆記的筆,買筆記版可以方便使用。
讓夾子放在右側
17.不要擔心寫過一樣的主題,每一次寫都會有差別
18.讓筆記的每個標題深入延伸
把每一個小項當作另外一張的大標題
19.針對一個問題,從多種面向來寫筆記
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
他為什麼那樣做、他那樣做的用意、他背後有什麼因素
筆記的整理與活用:
將筆記分類收入透明文件夾中,可分類成
1.未來願景 2.人際溝通 3.團隊管理
4.新點子 5.曾有過的想法 6.資訊收集
7.曾聽過的說法 8.會議 等等
若出現了不知道該將筆記收入哪個文件夾,或許就該重新檢討文件夾的分類了
回顧筆記的方法:
1.平時不需回顧
2.每三個月整理一次文件夾,迅速流覽,確認自己的成長歷程
3.在過三個月後,作最後一次的回顧,就沒必要再看了
閱讀心得
讀完這本書要注意的是,
作者也有說到這只是其中一種整理術,並非全部。
所以不要想說讀完這本就可以放棄其他整理術了。
但我在實際運用這本書的方法後,
是確實地感受到自己的表達能力,邏輯思緒,
在一有問題的狀況下抽出一張紙開始寫後都獲得了很大的改善。
例如有時的困擾,也可以透過書寫
1.為何困擾
2.是誰造成我的困擾
3.該怎麼解決
4.我想太多的可能性
等等來進行快速的分析,並且在寫完幾張紙後獲得平靜。
真心的推薦大家現在都試試看,就拿出一張紙,
把現在想到的問題(像是今天的煩惱)寫在標題上,寫上今天的年月日
然後開始花一分鐘寫,
短短的一分鐘,就可以讓不斷在腦中徘徊的事情消除部分,
也不會因為這個煩惱不斷地出現在腦海中,而覺得自己有很多的事情、困擾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