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適合閱讀對象:

1.剛開始工作的新鮮人

2.老是學習很多東西,卻很少用出來的人

3.常被別人誇獎很厲害,但是卻有點心虛的人

 

閱讀契機:

這本書是和在"為台灣而教"工作的朋友聊天時,他推薦的一本書。

那時剛好閱讀完80/20法則,

從這本書中,我瞭解到他會成為影響我工作成長的那20%的書籍。
 

本書不僅適合需要培養新人的主管,更適合剛開始工作的人。

透過這本書,你將會懂得如何更積極地索取你該得到的學習機會。

 

重點摘要:

你是否常常陷入以下這三種困境呢?

1.錯把手段當成目的:

希望自己能夠學什麼,但始終停留在”習得某種事物”的學習活動。

而且這些技能,不幸地並沒有呈現在工作成果上。

 

2.搞不清楚自身狀況:

自我感覺良好,以為自己似乎很厲害。

但卻可能陷入將"自身技能之中相對較擅長的項目"與"達到專業等級的水準"混為一談的窘境。

 

3.停留在執行者階段而不反思的人(動手卻不動腦)

上面說要列印,我們就列印東西。

上面說要做傳單,就開始東忙忙西忙忙,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傳單。

 

解決方法:
 

面對"錯把手段當成目的"

我們應該先設定好我們的目的和想到達的目標,

而不是一直盲目的學習所有東西。

像是若要學習日文,則把目標放在可以閱讀NHK而不需要一直Google生字片語。

 

面對"搞不清楚自身狀況",

我推薦盡可能地去接觸該領域的專業人士。

像是若想成為專業的音樂人,則應該盡力的去接觸線上的樂手,

看喜歡的音樂是哪位錄音師所錄、哪位編曲家所做,然後追蹤所有人的臉書專頁。

盡可能地從他們的話語中擷取自己不足的然後精進。

 

面對"停留在執行者階段而不反思",

則要好好的思考自己正在做些什麼。

.思考印出來的這份文件是誰要看的,他為什麼要看這份文件。

.他想知道些什麼?你是否可以先作份重點整理?

.這一份文件有什麼是你不懂的專有名詞嗎?

 你是否需要先把它搞懂、查出一份資料,附在這一份文件後面呢?

.如果是一份文宣的製作,跟主管報告時,你是否準確傳達了

1.交件期限為何

2.哪個部門會參與

3.是那個展覽

4.展覽日期是幾號?

 

關於該如何加速自己的成長?

BCG頂尖人才培育術提到了一量三質的想法。

 

量:增加學習的面積

增加打開學習開關的時間:

乍看之下是單純的工作,也包含成長的契機。

例如:

1.將副本郵件當作是自己的事情。

如果我是A,我會怎麼做/如果我是A的主管,我會怎麼回應

2.延伸思考為什麼會發生現在的狀況。練習建立假說。

 

質:

提升相同時間內投資報酬率


知道什麼是正確、良好的事物再去學習

 

提升眼界、素養和品味


接觸大量的好範本,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

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做。漸漸地就會知道那些地方該注意、該如何注意

 

分解自己的行動和思考


將行動進行因數分解:回顧→因數分解 →整理 →應用

回顧:詳細回顧為什麼要在這時間點和時機做這件事情

因數分解:把一份工作拆解成很多小事情。像是做出一份簡報,就可以分成
     製做投影片、排版、準備講稿、摘選出重點、蒐集資料等等。

整理:整理因數分解出來的結果,可以運用在更廣泛的作業上

應用:應用因數分解後整理所得的結果

 

結語:

這本書雖然翻譯和校正有時會讓人有點迷糊。

但是真的蠻推薦給所有想要更進一步學習的人。

閱讀完這本書後,我主動地跟主管索取工作,

雖然10次之中或許只有3次成功,

但是那3次也讓我有更多可以學習的機會。

 

博客來: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38164

 

arrow
arrow

    林庭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