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

適合閱讀者:

常常發現自己被新聞媒體騙的人
時常意識到許多奇怪事物的人
喜歡探究社會、心理學的人

 

心得:

這本書真的是非常精彩與扎實,
光第五章「妄下結論」這一章節,
基本上就含括了「黑天鵝效應」這本書的主要內容
(黑天鵝效應可是花了快一週才看完、砸到腳會痛的啊...)
建議大家可以先看以下的影片(一分多鐘而已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JG698U2Mvo

會看這本書是因為Google超級用人學中有提到這本書,
所以就立刻從圖書館借來看。
裡頭提到很多很有趣的觀點,
也指出許多我們都有的錯覺與「視而不見」,
看完真的會有股經過洗禮的感覺。

特別分享我紀錄的一段心得:
「許多事情你會注意到,
跟你的天生注意力、觀察力特別好,
還是智商特別高根本沒有關係,
只是你有沒有認真接觸過而已​​​​​​。」

 

摘要

1.不注意視盲

不要認定凡是可以看見的東西,你都看到了
定義:人會對某個意料之外的物體缺乏注意力
原因:當人們把全部注意力都擺在視覺世界的某個特定區域或物件上時,
會導致無法注意到預期之外的事物,即便該事物外觀顯眼

注意力錯覺:我們注意到的VS我們自認為會注意到的
我們所經驗到的視覺世界遠小於我們自以為能意識到的

盲點:
我們以為在視覺上很醒目或是不尋常的東西,
一定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,
但事實上,
我們往往完全沒注意到他們

 

2.記憶力錯覺

根基於「我們以為自己記得的」VS「我們真正記得的」
「記憶乃重新建構而成」,
即使對重大事件所產生的鮮活記憶,依然可能是錯的

由於記憶錯覺,
自認對某些事物記憶的程度,可能超過真正記憶的程度
所以對自己的記性,以及他人的記性少信賴一點
嘗試驗證自己的記憶

 

3.自信者的表現通常反映出他們的個性,
而非他們的知識、記性或能力

症狀:
1.我們容易高估自己的程度
2.會讓我們把他們所展現的自信(或缺乏自信)
當成有效的信號,來評估他人的能力、
知識程度以及記憶正確度

解決方法:
1.訓練自己,讓自己認清現狀
2.在剛開始學習某項技術時,
了解自己的自信心會過度膨脹
最嚴重的過度自信,就發生在技術不熟練時
例子:剛升官的經理、剛開始學習某項工作或技能時
3.讓無可質疑的證據逼迫我們面對自己的局限

 

4.不要自認對某主題的了解超過實際上的了解
先測試自己的了解程度,以免誤把熟悉當作知識

練習看看「愛發問小孩」
1.詢問對方是否知道某個東西,如果知道
2.問「為什麼」
3.得到一個回覆後,繼續追問「為什麼」
4.直到對方受不了為止

通常,
人們只能回答一兩個「為什麼」而已
因為我們非常懶得去探測自己的知識侷限
在回答之前,其實只要對自己試一下「愛發問小孩」,
就知道自己有多不了解了

解決方法:

1.對於我們從來沒做過的獨特任務,
參考其他相似度高的任務的完成時間
2.承認對於獨特計畫所需要的時間與經費,
個人看法可能是錯的
3.諮詢其他人的意見,
不要請他們評估他們自己要花多少時間完工,
而是預估你的花多久時間才能完成
4.回想曾經有過的過度樂觀經驗

 

5.不要認為自己知道某件事的因果,
如果你知道的只不過是在他之前或之後所發生的事

「相關不代表因果」
當兩個事件同時發生時,
我們會推論其中一個事件必定是由另一個事件所造成的
我們常常忘記他們的「共同因子」,就判定成因果關係

「模式知覺」的錯覺
我們的心智會從重複出現的模式裡測出意義,
並利用這些模式來預測未來事件

解決方法:
1.有系統地測試我們的了解程度
2.探討我們信念的邏輯根據
3.承認因果推論可能源自不足以支持的證據
4.測試結論背後的研究是否可以複製

 

6.如果有人宣稱只要簡單的幾招,就能開發潛能,
要抱持懷疑

源自兩個信念,因此我們相信,
腦袋裡其實蘊藏了大量尚未開發的智力等著我們取用,
只是我們不曉得方法
1.人類心智和腦袋的表象之下,蘊藏
「能夠在各種情境、各個領域中,發揮遠超過平日水準的表現」的潛能

2.這種潛能可以藉由簡單的技巧給釋放出來,
而且這些技巧執行起來既輕鬆又快速

真實狀況:
我們都會看到某種說法被大肆宣傳,
但卻看不到那些能駁斥這些說法的後續研究

所以,
1.訓練大腦不如動動身體
有氧運動對腦袋的益處遠大於認知運動

2.光是一天以比較快的速度步行三十分鐘,
就可以讓你身體更好,腦袋更健康

 

延伸閱讀:
關於「留意」與「不知不覺」,我對閱讀的看法

arrow
arrow

    林庭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